《织锦集》作为艺术学院的一本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院刊”,来到这个世间,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虽然只出了两期,但却凝结了,学院学人的学术沉淀、对学院学术未来的期望和追求。
《织锦集》能够呈现为一种“物质”的存在,为陈博院长所推动,其起名、其第一期读书、其人员组成、其出刊经费的每一笔拨付等,无不是陈博院长心血所化。
《织锦集》作为院刊,其内在的学术追求和历史使命,就体现在创刊时,陈博院长的题词寄语中。他的一番殷殷期待,激励着艺术学院的每一位教师与学生。
现将陈博院长两年前的寄语再次呈现大家,以期激励。
为了能够持续推动艺术学院整体的学术发展,经过多方讨论,最终决定还是要办一份内刊。刊物最后定名为《织锦集》。其意有三。一者,把艺术学院正在经历的学术变化记录下来,成为鼓舞大家继续前行的动力。二者,把学院的发展经验总结出来,以论文的形式集结成册。三者,织锦实乃暗合黎锦也,点出了学校赖于生存并得以发展的文化地理环境。若干年后,一篇篇的文章会成为一粒粒的珍珠,就这样编织成为一幅幅美丽的锦缎。十年后《织锦集》会进入三亚大学的档案室。将会成为任何一个研究三亚学院教育发展史的学者,绕不过去的基础资料。这会是个结果,但不是办这份内部刊物的目的。
现在,只是希望这份刊物给学生、教师提供一份平台。供大家在正式迈入学术天地和社会之前练练手,真实记录下来学院师生的美丽青春、工作学习中的种种人生与学术感悟以及稚嫩却充满独特感悟的灵光片玉。
希望未来的“大家”能够喜欢这个设想,并提供材料,共同编制这幅独特的锦秀。也希望,艺术学院的科研推动小组,能够将所秉承的家国天下的儒学传承,从小家逐渐的学着扩散到大家。
三亚学院 艺术学院 陈博
2013/2/12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回头看看陈博院长当年的期许,回头看看我们的刊物和学院的学术现状,还有许多很不如人的地方,深感学术之路之漫漫,唯有继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