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创在人为--艺术学院建构节开幕

  • 发布时间:2021-01-07浏览:
  •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2021三亚学院国际设计学院建构节于 2021 年1月 4 -5日在三亚学院书德楼广场周边举行。参加建构节的学生来自三亚学院国际设计学院2020级环境设计专业,艺术学院2020级城乡规划专业,总共20余组参赛队。让我们一睹作品的风采。

    环境设计2001班作品:

    第一组作品名称:霓虹桥

    设计理念:利用“吊索桥结构”和三角原理,根据数学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把力分散到各个支点处,使物体能够受力均匀。我们的作品是以一组6根木头,3根形成一个“木架”为基本单元组合而成的。它一共有18根木头6个主要受力点,木头长度与小木砖的比值为30:1。它的特点是充分显示了稳定性和木材的利用全面性,达到用最普通的材料和成本建造出最大稳定的效果。  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第二组作品名称:万千木头中的塑料

    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设计之初就将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方式对于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并在设计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从而将这种对环境保护影响降到最低,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也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环境保护的特点更加突出。

    小组成员:李康、徐骏乐、李岩、周俊辉、周胤含、孙晓旭、胡金璐、陈才妮

    第三组作品名称:突发奇想

    设计理念:突发奇想

    小组成员:郑巧巧、牟雅琪、夏禹慧、胡哲权、黄祯、林佳雯

    第四组作品名称:羽壳

    设计理念:我们组的灵感来源于传统的编织工艺,利用有一定柔韧度的材料编制完成,形状类似蛋壳,也恰好反映了主题,父母如同蛋壳保护幼崽一样,把我们很好的保护在他们的羽翼之下。

    小组成员:杨普瑞、杨诺奇、刘洁君、洪佳玉、黄丽、欧阳逢雨、罗昱、张宇、马子良

    第五组作品名称:长风栖歇

    设计理念:我们以人类的DNA为出发点,并结合三角形的特性,构思建筑。我们通过对现场场地的勘察 ,决定与大自然共呼吸,想表现出大自然与人类共命运的想法。采用木材作为本次搭建的材料, 取之于林而用于林。在搭建的过程中,所用的连接方式 ,不采用一钉一卯。力求建筑的原生存,建筑最重要的是空间感,我们在此次建筑中,我们首次创新型的,采用了树与亭的结合。使建筑拥有了实用性 , 同时又使建筑与环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筑,希望能引发人们对,亲情血缘 自然环境 不同的反响。

    小组成员:段江平、徐怡晴、彭琳、陈文杰、曲晓冉、张思嘉、唐婷田

    第六组作品名称:虫洞粒方

    设计理念:采用建筑最基本的方形形状,搭配不规则镂空窗口的设计,将对光线的运用发挥到极致。秉承“宁方勿圆”的原则,把环保的纸质材料通过折叠、拼接呈现,十二个基础单元相互穿插,相互支撑,方中带圆,最终达到一个立体建筑的效果。虫洞也叫爱因斯坦罗森桥,是连结两个遥远时空的多维空间隧道。镂空窗口微向外突出,模拟虫洞外观,建筑内放有大量折纸,穿过“虫洞”,你将走入童年回忆的“时空”。通过本次创新,充分体现小组对于环保的呼吁,以及对于传统连接方式榫卯连接和传统手工工艺的高度敬佩和赞同。

    小组成员:薛芳敏、常丽娜、杨风雅、朱舒旸、万子新、韩祥龙、林应招

    第七组作品名称:诸葛庐

    设计理念:老子《道德经》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指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设计者的文化综合体就消隐其中,展现子女对父母的回馈,建筑主体半圆曲面,顶与地面进而又形成一个曲面,将周围万象清晰地映在其中;站在建筑之下,犹如立站在母亲怀抱、天地之间,日览四季变化,夜观斗转星移,感悟父母无私的爱。

    小组成员:肖慧、沈晨、黄浩、盛佳伟、李建华、于娜然、周钰阳

    环境设计2002班作品:

    第一组作品名称:举

    设计理念:根据蜗牛壳做的,蜗牛壳卷到最后它的内部是S型的所以我们的作品也是采用S型,不过我们在制作中最看重的是结实,我们组大部分采用的是竹子,因为竹子相比较木头是比较美观的,而且更适用于我们想要做成的S型,地基部分我们采用的是木头因为木头的密度更大,重量比竹子更重,更适合做地基,在竹子和竹子的连接处,我们采用榫卯结构,并且会用铁丝加固,再用绳子再加固一遍,以确保它能够结实不会塌下来,在顶上我们采用竹条封顶的方式,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遮阳效果,在木头和木头之间,我们用钉子来连接。

    团队成员:初千雯、杨秀萍、黄琳峰、李东昊、郝辰语、曹伟、王亚婷、孙一昂、林子星

    第二组作品名称:草亭船屋

    设计理念:因为海南在地理上是一个岛,所以该设计整体想要表达出一种海岛风情,另外海南有很多的热带雨林,所以屋顶遮阳采用了一些茅草作为装饰,既能遮阳,又能与周围环境相呼应,而模型的上半部分框架是借鉴了三亚民居船型屋来构建的,下面就是通过四根柱子支撑,形成了一个供人休憩的地方。在材料方面,采用的是木质材料和竹子,链接方式是刚链接和绑扎的方式,使得整个建筑能承重的量是非常大的。

    团队成员:徐正杰、吕振堂、吕佳隆、孙培钊、梁嘉瑶、吴苑莹、吴海莹、江彬彬、吴昺企

    第三组作品名称:荫晨

    设计理念:因疫情影响家长们不得陪同新生入校报到,只能在学校指定的等候区域目送学生们进入校园,因此我们为家长们设计了一处临时的可供休息的场所,我们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用钢丝和麻绳进行连接,构成一个四面半遮蔽的空间,成品施工便捷,装配灵活,制作周期短且节能环保。作品名为“荫晨”,寓意着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环保的追求。

    团队成员:刘富恒、蒋涛、杨豪杰、郑婉莹、戎宇星、杨颜睿、孙铭尉、王浩屹、肖玉阳

    第四组作品名称:魔线堡

    设计理念:是由凳子的空间构成由此引发了U型木板的想法,U型木板通过错位穿插等形式搭建构成空间感,高低不同的U型木板交错摆放,由线点缀点成面,构成点线面的形式,由此加固稳定U型木板,利用彩色线绑在U型木板上成扇形状打开,运用色彩的搭配方案,点缀U型木板。我们将U型木板错落在走道两边,高低不同的U型,实而不华,一种简约带点错乱的美感,实用性很强。

    团队成员:李香玉、陈杰、孙爽、徐艺珈、陈淑婷、陈施宇、瞿志豪、云翘、张银、秦玉涵

    第五组作品名称:空间折叠

    设计理念:我们的设计理念来自于科幻电影——《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中出现的多维世界,那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格格不入但又息息相连,于是我们就希望通过将一个正方形的空间进行有规律的旋转折叠,形成一个可以从其中穿过的建筑构成,通过将木条多次旋转拼接,且每次旋转15°,得到了间隔15cm,整体300cmx300cm的作品,每个木条的角度依次旋转15°,每个度数分别为15°,30°,45°,60°,75°,90°。作品整体充满艺术感,层次感。

    团队成员:曹岸博、赵宇轩、袁舒冉、彭泓卜、吴楚逸、林港政、文怡丹、樊世方、杨彩瑶、潘英杰

    环境设计2003班作品:

    第一组作品名称:我们的屋

    设计理念:这所便捷式小屋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公园的椅子,想要在热带地区三亚市设计一款方便简约,以少量的造价来构建具有空间和规律的便捷小屋,我们的初衷为可供三至六人乘坐的屋架,通过规则的线条美和长短不一的点线面来构造出人们乘凉挡雨的小屋,在空间中,我们考虑到在有限的空间来给人构建出足够的距离和安全感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团队成员:白鹤、韩家彤、王萍、陈星语、冉卿轩、刘子威、刘明轩、陈浩天、刘星宇、于佰群

    第二组作品名称:竖琴

    设计理念:我们的设计理念来源于竖琴,大面积的地基木板与四根结实木棍组成了竖琴的支架。左边和正面的竖琴有毛线编织而成,简约大气的设计组成简约而不简单的空间。整个建筑虽然未使用钢铁材料但做到了钢铁具备的坚固耐用的功能,地面设计使用了经典的“平行”间隔设计,让木底面与琴弦相呼应。木质的底面是我们作品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作品的核心。材料消耗和建造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底面上。精细的作品往往体现在细节上。该作品可谓“匠心之作”,每一颗钉子都精准把控。希望我们的竖琴在这个建造节的草地上奏响它的乐章。

    团队成员:高成、卿汐玟、李蕙羽、刘文君、徐英、唐鹏、王意德日棍、孙静、王鑫、李波

    第三组作品名称:竹梦小屋

    设计理念:设计灵感来源于五边形和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作品的重要支撑。在我们的设计里,以五边形为顶,以三角形的错位关系为侧面,二者相互结合。顶用五角星搭建即有稳固框架的作用还有减少五边形单调性,再加以小件的装饰品,为设计添上点睛之笔。三角形即稳定的代名词。同时希望我们的大学甚至以后的时光安安稳稳,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拥有点点星光。

    团队成员:杨洋、郭佳文、马会会、赵瑞斌、吴江成、胡怡凡、刘艺卓、牟丽诗、胡晶滢、王雯贤

    第四组作品名称:百叶木香亭

    设计理念:房顶设计灵感来源于学校的一个木瓜树,其特殊的树叶形状,提供了良好的遮蔽效果,也表示了我们崇尚自然,希望建筑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围栏采用不规则的线条交织,增加了艺术性也有很好的实用性,厅内椅子设计简单但极具观赏性,且能有效的利用空间,这其中因为房顶的实施性从1:10的模型之后进行了多次修改,大家集思广益,最后选出了最适合的建筑方式,经过同学们的预算计算以及实地考察,最大化的利用有效的金钱,做最好的凉亭。由于我们的房顶重量占比比较高,立柱都采用非常结实的实木,房顶采用了10x20的隔热板,后期经过切割加工即可,也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小房顶重量,并且有隔热效果,因为其独特的房顶设计,透过的阳光会在地面上星光点点,却不感到炎热。其余的一些小零件:手套,锯子,钉子,电钻等搭建工具,这些工具保证了在搭建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有良好的搭建体验。

    团队成员:杨诚、张一凡、田佳民、方郑、朱学华、祁钰杰、代松林、王绍祥、张康君、杜凌峰

    城乡规划班作品:

    第一组作品名称:一份礼物

    设计理念:与自然融为一体,大自然为我们做出了贡献,我们也要回馈自然,大可以大到一片森林,小可以小到一棵树,送你一份礼物,奖励你积极生活奉献自己。

    团队成员:张晓宇、周笑阳、田淼淇、张佳宜、范卓欣

    第二组作品名称:众人拾柴火焰高

    材料:竹子,麻绳,铁丝
    设计理念: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杆件之间互相协作
    团队成员:董理渊、李成凇、张琛、刘欣柔、严徐、华明慧

    第三组作品名称:第一步

    设计理念:从人类文明的初始到浩瀚宇宙的探索

    团队成员:胡娴静、谢婧淇、佘雨晨、叶玉龙、郝雨霆、何振琪

    第四组作品名称:风笙之眼

    设计理念:我们想通过一种规则与不规则的设计组合,来形成对比强烈,具有视   觉表现力的一个作品。通过简单的构成与复杂的堆叠来展现一个作品的模式,达到一种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在拥有它本身的实用功能之下,更多的感受是这是一件艺术作品。

    我们的设计灵感来源自黎族的船型屋,船型屋之美在于外观,是因为屋顶和屋檐,呈流线型,给人以古朴、淡雅和舒适的感受。我们依据这些特点,在参考了一番秋千结构,通过秋千的对称性和稳定性 多个特点加以融合以及简化,在根据原本的基础形体上进行改造,把原本船型屋样式的所表现的张力,给人一种规则对称的美感特点保存下来,将两面形成表现面,作为不规则艺术美感的展示点。设计的建筑结构从力学分析上来讲稳定,多个三角结构使其安全系数较高。我们设计的这幅作品,在艺术建筑上表现一幅艺术作品,采取简单的画板表现样式来展现如同画作般的作品。这幅作品设计构成思路来源于艺术设计上的块面结构,它由多个块面结构堆砌而成,光亮的白色块面与黑色块面对比强烈,通过块面的色差 使中间部分的黑色块面更加富有生气。这幅作品我们命名为风笙的眼,因为它随风而动的时候,如同一只栩栩如生的眼睛,更加的活灵活现,通过艺术的创造赋予了它生命力。它象征了一位家长慈祥的眼睛,她的眼中包含了对孩子的期待,如同一缕阳光,温暖孩子们的心灵,又如同山涧的清泉,流淌着对孩子无限的爱。

    我们更多是想以简单的艺术表达方式,让这幅作品拥有更多的表达意识。

    团队成员:李姝蓉、张子云、徐聪聪、胡戎世、许宇敏

    第五组作品名称:八面来风
    设计理念:用纸板使用榫卯的方式进行连接
    团队成员:羊进、符轩、郭美琦、贺湘茗、马晓玲

    第六组作品名称:壁立千仞
    设计理念:运用木棍的连杆设计,将木条连接起来,通过设计木条的长短有规律是将其构成一个亭子,因为人的大脑成像有重复惰性,因此看渐变的木条会出现视觉上的美感,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
    团队成员:赵鹏宇、陈徐翔、王浩霖、罗家成、乔梓俊

    第七组作品名称:追风
    设计理念: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团队成员:张长青、黄雪菲、陈秋惠、李明、汪舒鹏

    第八组作品名称:革命过山车

    设计理念:莫比乌斯环

    团队成员:伍元、 袁宇琦、雷自豪、姜新颜、邢晓涵


  • 办公室电话/招生咨询电话:0898-88386753/88386751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dign By Taoyuan
    •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官方抖音号

    •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