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村:隐藏在地形、气候之下的传统黎族村落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5-07-05浏览次数:0

4月11日上午,由市文体局主办的“百姓讲坛”知识讲座——《读村:隐藏在地形、气候之下的传统黎族村落的秘密》在市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讲座邀请三亚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陈博主讲。不少关注古村落保护的读者早早来到现场,就黎族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与陈博院长进行了交流互动。

陈院长谈到传统黎族村落,将黎族居住的传统的“船型屋”作为主要的建筑特征。如水满乡的初保村、昌江的红水村以及乐东的白查、俄查村。今天,原来的村民都已经搬到了新村居住,但还是能够看出老村的基本样貌。当旅游者或者猎奇者的眼光来观看这些村落时,无不因这些老村的“破败”而对一种即将消失的传统居住形态生成同情或惋惜。我们也许无法再保留和延续这种居住形态,即使它呵护着黎族繁衍生息了数千年的时间,即使它处处体现出人类迎接文明曙光时最原初的居住原型,即使它表现出与热带地域环境绝佳的适配性——这些无疑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而我们应该揭示出这种有着悠久传统的居住形态文明背后深层的价值:良好的生态观念、经验积累而成的系统观念。把黎族先民的智慧通过用现代观念和研究方法的角度展现出来,从而还原目前一片破败景象后面原先丰富多彩的生活样式。

“读村”借了阅读领域的概念。从生态学、气候学、拓朴学、遥感地理测绘学的角度,把村落作为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与环境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观察和体验的结果。陈博院长从村落界线、生活空间、地形地块、房屋类型、建筑布局和能耗分析6个方面,向读者展示了黎族村落的构成要素,并揭示各部分物理空间内在的关系。通过现代观念和研究方法展现详细介绍黎族村落选址、“船型屋”类型等特点,并将黎族传统村落与汉族村落、东南亚等国家的建筑材料和类型进行比较。

陈院长认为,黎族传统村落表现出与热带地域环境绝佳的适配性,其深层的价值在于良好的生态观念和科学的系统观念。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不少学者和听众还就如何保护黎族传统村落与陈院长进行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