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三亚的冬天”服装设计大赛作品图集

发布时间:2022-02-14浏览次数:0

第十三届“三亚的冬天”服装设计大赛作品图集


“三亚的冬天”服装设计大赛作为三亚学院艺术学院的一项品牌赛事,已经成为三亚学院冬季校园的一道时尚风景和名片。作为艺术学院特色的品牌教学活动,大赛坚持海南本土原创设计导向;学生们在大赛活动中得到了从灵感构思、设计表达再到设计实现过程中再创新的全环节锻炼,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成长,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本次大赛大赛作品设计以“潮.声”二字为题。

主题:潮•声

主题阐释:人类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移动互联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消费和生产信息。我们的生活也正在从一个以有形的物质产品生产为主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社会阶段过渡,即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社会转变。作为当代服装人,面对这样的局面,你是选择被大量的资讯与潮流顺势淹没,还是愿意逆向而行,聆听内心的声音,为这个最好的时代发声,为自己发声呢?本次设计,请结合你对这个时代的认知与了解,选择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将其融入到作品当中,替你发出在这个时代里最想呼喊的声音。

《上篇•观潮》

以当代流行文化元作为创意来源,通过现代裁剪的方法,设计具有前卫风格的时尚潮服

01 邱 婷《結》



本设计作品围绕“中国结”为灵感来源,以中国红中的红为主色调,黑色为辅色。提取“中国结”中条状物交叉缠绕和烧灼的手法,来表达人的一生由初生到消亡再到新生的过程。

02李依荃《网生》

本系列作品围绕海洋环保主题展开设计。作品运用了大量的海龟纹路印花,采用串珠、蕾丝、网绳等材料,同时参考了海女和渔民的造型来完成设计,借此表达设计师对海洋生态保护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03阙 丹《过度生长》

本系列作品以蘑菇为设计原型,采用变换,堆叠,毛毡,填充等手法来诠释“过度”这一概念,重新定义“精致与完美”,呼吁人们凡事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04曹晓冰《陆判》

本系列作品灵感来源于《聊斋志异》中的精典人物——陆判。用红蓝两种颜色的强烈来体现地府的神秘和诡异,采用半开双层结构来体现陆判平静外表下的阴暗性格。

05李金霞《东方风骨》

本设计以传统中式服装做为参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以落叶、树根棕色作为主色调,体现传统文化温和厚重的东方美学风格。

06周嘉琪《七分之一》



本设计由花毡纹样为切入点,采用图案提取与廓形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变换多样的图形、对比强烈的色彩设计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服装。

07缪刘研《袍魂》

本系列作品提取了日本传统工艺西阵织里华丽的刺绣元素,以服装廓形为基础,展开联想设计,采用拼接的手法将西方服饰传统融入到现代时装款式中。同时利用色彩渐变和撞色的手法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为服装带来一种流动感和体量感,渐变所产生的虚实效果也能起到突出视觉中心的作用。

08杨  艺《Fly me to the moon 》

本系列作品采用碎花元素的纱与提花面料相结合,营造出轻巧的法式风格,展现女性最美的腰部曲线。珍珠如同散落的月光落在了裙摆上,令人仿佛看到清辉笼罩的女子倚在湖边吟唱月光曲,浪漫触手可得。



09常效华《守护精神》

本系列作品以梦魇为灵感,运用钩针编织的手法,将梦魇时发生的场景和被噩梦捕获,无法挣脱的的无力感和恐惧感进行设计表达。


军旅风一直深受各大品牌的青睐, 海军的天蓝、陆军的军绿、 利落的帆布与牛仔, 以及双排扣、宽腰带、肩章等细节都是军装风的不变元素。本系列军旅风服装是将时尚元素同传统的军旅元素相结合,用更加随意的线条构成更休闲的轮廓, 军绿搭配暗色系的用色显得干练而深沉,令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

10 鲁    茜《梦魇》

本系列作品以梦魇为灵感,运用钩针编织的手法,将梦魇时发生的场景和被噩梦捕获,无法挣脱的的无力感和恐惧感进行设计表达。

11  黄丽帆《吻》

本系列作品以油画《吻》为灵感来源,将油画元素与服装相结合,用羊毛毡在面料上进行肌理设计,以增加服装的立体感,现时结合欧根纱的设计,使作品多了一丝柔美和梦幻的气息。

12 郑    冬《有灵》

本系列设计以海洋污染为主题,采用仿生的造型手段及抽象的表现形式,以海洋生灵面对海洋污染带时的力不从心作为作品的主调,代无法言语的生灵发声,传达出众生皆有灵,应平等相待的理念。

13 钟雪云《盎然》

本设计以海南植物花卉为灵感来源。采用缤纷的色彩与绒花、串珠相结合的造型手段。以红黑色系为作品的主色调,体现后疫情时代植物花卉带来的生机。从肆意绽放的千姿百态,到落英缤纷的芳香气息。在这个后疫情时代里,我们需要具有生命力的色彩去构建我们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