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1800年前男子写给女子的情书,男子在洛水边举目四望,此时此刻,山崖边出现了一位如神仙般的女子……这便是举世闻名的《洛神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战乱频繁,复杂多变而又分裂的十七。政治的不稳定和时局的动乱虽然带来了经济的普遍衰退,却带来了文化内涵和内容上前所未有的丰富。《洛神赋图》便于此间诞生,用生动的图画呈现了一个浪漫的故事。顾恺之采用类似于当代的连环画的形式,用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从曹植见到洛神,再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出人物欢乐、哀怨的情绪。画家将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中,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画面中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将画面分隔成不同情节,使画面既分隔又相连接,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分段描写的迹象。画面线条简练飘逸,利用高古游丝描表现人物服饰的飘逸之感,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一般,体现出了顾恺之高超的绘画技艺。
(《洛神赋》绘画作品)
《洛神赋》书法在结构上非常谨严,行书中融入了楷书的特点。赵孟頫的运笔圆转流美,使整卷作品充满了灵动的韵律感。作品结构端正匀称,布局上疏密有致,既有流畅飘逸的笔锋,又展现内敛之美。他的笔触虽然飘逸,却同时呈现出内敛之姿,体现出他对"二王"遗意的领悟。赵孟頫博取众长,并融合自己的艺术特色,创造出了独具一体的艺术风格。端正的字体结构、优美的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比如轻盈的连笔,整体潇洒飘的气质。字体线条变化丰富,最粗的线条是最细线条5倍左右。在运笔方面运笔正锋侧锋结合,交替使用,给不同人视觉冲击。在内容上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洛神赋》书法作品)
《洛神赋》就好像一首由洞箫吹奏出来的恬静、悠扬、飘逸的乐曲,即使在篇末略施激扬,也没有改变恬淡、平和的整体基调,带领欣赏者步入《洛神赋》篇中神圣的境界。其形式和内容是相互和谐一致的,顾恺之的画、赵孟頫的字将《洛神赋》的内容和意境得到进一步的感染与升华,使书法美、绘画美与文学美相互协调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