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考生清晰了解专业方向及导师信息,三亚学院国际设计学院推出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方向专题介绍。调剂具体开放时间请密切关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或咨询学院,有意向调剂我校的考生请及时在调剂系统填报。
一、方向介绍
该方向以空间和技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为对象,着眼现代设计思维训练和系统设计方法的运用,强调艺术与技术、功能与创意相结合,包括文化资源的民族风格与设计表现;海南文化遗产资源的图像化和叙事化转译等。该方向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围绕海南风土建筑、民族地域文化、视觉形象传达设计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海南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与设计转化路径。
二、产教融合彰显担当,艺术创新共绘自贸新篇
1、在博鳌亚洲论坛欢迎晚宴上,由三亚学院艺术学院团队打造的经纬共生主题微景观以360度沉浸式画卷惊艳亮相,成为展现海南全域之美的焦点。该作品以一轴两境为设计核心,以山海为轴、文化为脉,通过艺术与设计的交融,将海南的自然壮阔与人文精髓浓缩于方寸之间。团队充分践行产教融合理念,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运用美学原理统筹布局,结合海南生态特征精准筛选植物模型,在选材环节匠心独运地融入本土元素,使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海南印记。这不仅是对自贸港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的立体诠释,更是师生以艺术为媒介,通过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向世界递出的海南名片,用专业实力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范本。
2、2024年11月22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海南三亚盛大开幕。作为本次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亚学院艺术暨国际设计学院积极参与,为本次运动会贡献了专业力量。学院张鑫书记亲自设计的志愿标识,展现了学院在产教融合、服务社会方面的良好风采。
3.三亚市出租车的外观形象设计
4、2022、2023、2024年组织策划海南(南山)非遗节、澄迈自然和文化遗产宣传月、千年古韵、文化漫谈——多学科眼中的澄迈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文化遗产沙龙论坛,儋州非遗宣传那大基督教堂群研究设计等活动。
5、南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以非遗实物为载体,以民俗叙事的场景方式,运用图文结合、场景模型、多媒体视频、VR互动等辅助手段与文物展品相结合的方式,将事件、人物、过程聚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内,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组构唤起民众的记忆和情感,灵活、生动地为观众呈现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三、导师风采:
陈琳教授
研究领域: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设计
电子邮件:28052577@qq.com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院长,三亚学院南海地域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特聘专家、海南省拔尖人才、青年南海名家,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海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综合评标专家、2024年海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组咨询专家、海南省青联委员、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委员、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筑设计初步)负责人,海南省精品在线课程《中外建筑艺术漫谈》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设计。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海南省社科联基金等科研课题。在国家权威刊物、CSSCI核心期刊、SSCI、SCI等刊物共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及设计作品40余篇。
科研与教研项目
1.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专项培育项目:建筑设计初步,2022.11-2023.11,负责人.
2.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琼雷地区多信仰空间形态及演变研究(编号:17YJC760005),2017.09-2020.12,负责人.
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海南传统聚落遗产集群化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编号:721RC604),2021.09-2024.12,负责人.
4.文物修缮设计横向委托项目: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谭昌学堂修缮设计,2018.05-2020.12,负责人.
5.横向委托项目:吉阳区中廖村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2023.10-2024.12,负责人.
6.横向委托项目:三亚市落笔洞遗址围墙彩绘,2023.03-2023.12,负责人.
7.横向委托项目: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非遗宣传展示暨第四届三亚南山非遗节,2024.6-2024.12,37,负责人.
代表性成果
1. SCI期刊论文《Protection And Reuse of The Authenticity of Baicha Village,A Traditinal Settlement of Li Nationality In Folk Culture Based On Ecological Perspective》,《Research on spatial and dynamic planning methods for Settlement buildings based on data mining》
2. 陈琳,陈晓龙,邵林峰.海洋文化下的海南会馆建筑的转译与移植[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学术论文特辑2024,2024:97-102.DOI:10.26914/c.cnkihy.2024.06
3.《海南学宫的传承与演变》,中国科学社会学报,2022.08.
4.陈琳,张浩宇. 三亚市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C]//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中国民族建筑学术论文特辑2023.
5.陈琳,陈晓龙.澄迈学宫博物馆陈设展[J].城市发展研究,2023,30(03):38.
6.陈琳.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22.08.
7.陈琳,宋永志.民族地区遗产地保护性建筑的实践——守护与生成[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0):77-81.DOI:10.13965/
j.cnki.gzmzyj10026959.2018.10.017.
陈博副教授
研究领域:现代设计观念演变及其应用研究、空间多模态科学应用研究
电子邮件:772924683@qq.com
三亚学院校长助理,三亚学院创新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海南省美术与设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三亚市政协委员,三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以及省市级项目多项,发表核心论文4篇,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设计观念演变及其应用研究、混合空间科学发展研究。
科研与教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传承热带气候风土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2. 三亚市社科项目《海南原生村落布局与建造中的生态观念研究》.
代表性成果
1. 海南自贸港建设中船型屋的价值重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 7 月 6 日.
2. 热带民宿样式中的乡土观念,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 年 8 月 10 日.
3. 未完成的思辨—林凤眠与现代艺术,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 年 4 月 13 日.
4. 再生传统:通过基于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绿色基础设施设计赋能海南黎族乡村振兴 - 以玉龙村为例。建筑与城市化
JCAU(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2023年.
张鑫副教授
研究领域:视觉传达设计
电子邮件:105593534@qq.com
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分管党务、学工及行政工作。广州美术学院平面设计硕士。海南省崖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视觉形象系统总设计师,海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视觉形象系统总设计师,2023第二届海南国际设计师大赛铜质奖获得者、三亚市政府评标专家委员会委员,时报广告“金犊奖”特约推广人。海南省设计协会委员、海南省包装设计协会理事、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方向)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设计师。多次担任米兰设计周、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大型设计赛事评委,并指导的学生获得百余项平面设计大赛奖项,主讲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2009年获校级首批创新改革课程立项。2005年5月来到三亚学院,2008年10月,担任艺术学院院长助理,2012年4月,担任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19年11月任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教学上主要担任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任务,任教课程,平面广告设计、包装容器设计、印刷品设计、平面构成等。
科研与教研项目
1.2020 年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官方视觉系统设计,2018.05-2020.01,负责人.
2.三亚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三亚文化产业博览会三亚馆设计,2020.09-2020.11,负责人.
3.三亚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三亚展馆设计,2020.10-2020.11,负责人.
4.三亚市人民政府委托课题,《天涯故事》产品设计包装,2022.01-2022.06,负责人.
5.三亚市人民政府委托课题,吉阳区红花村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项目,2023.07-2023.12,负责人.
代表性成果
1.张鑫.2020年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首套纪念邮票[J].中国出版,2021,(04):74.
2.张鑫.张鑫作品精选[J].声屏世界,2020,(23):132.
3.张鑫.浅析平面设计教学中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J].艺术科技,2017,30(05):368.
4.《一种具有辅助调色功能的水粉调色装置》.实用新型.ZL201822280208.X.2022年9月.
奖励情况
1.2020年第五届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最佳创意奖,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2020.05,第一获奖人.
冯建章副教授
研究领域:非遗文创、海洋文化
电子邮件:7460878665@qq.com
2003年取得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学位,2010年取得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学位,三亚学院副教授,海南省拔尖人才。2003-2007年在安阳师范学院担任过《古代文论》主讲,在三亚学院担任过《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等十几门课程的主讲。2023年以来担任三亚非遗中心的“非遗申报书”撰写人,先后参与了“红沙月饼制作技艺”“椰雕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独著或合著有《中国文化背景下“终极实在”》(2012)《黎锦图案与装饰》(2017)《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产业化研究》(2017)等书。现担任三亚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三亚民进市委副主委、海南省崖州文化研究会会长、三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
科研与教研项目
1.海南非遗保护与南海主权研究,全国哲学社会规划办公室,2017.6-2023.2.
2.西周雅乐舞文化及其当代复兴研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2015.6-2020.3.
3.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牌研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2014.5-2018.8.
4.海南疍家咸水歌之文学人类学研究,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5-2021.7.
5.儒学演变的内在动力及其意义生成模式——以许衡、丘浚治世思想为核心的研究,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5-2014.9.
6.海南高等教育设置“为老”专业的前景,海南省教育厅,2013.5-2015.12.
黎族自治传统对海南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全国哲学社会规划办公室,2015.6-2021.7.
7.海南黎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全国哲学社会规划办公室,2011.6-2018.5.
8.在我国南海实施军渔的可行性研究,全国哲学社会规划办公室,2013.6-2019.8.
代表性成果
1..冯建章.疍家咸水歌称谓与曲调类型辨析[J].中国音乐学,2019,(02):72-75.
2.冯建章,徐启春.走进排港:海南岛古渔村的初步考察[J].海洋史研究,2020,(01):216-225.
3.冯建章.历史文化视域中海南军坡节的三重叙事[J].原道,2020,(01):267-277.
4.冯建章.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宗藩文化”——读《王室后裔》与《中越关系》二书有感[J].原道,2015,(02):244-254.
5.冯建章.论黎锦的文化救赎功能[J].民族文学研究,2015,(01):118-126.
6.冯建章.海南影视主体性建构——海南建设国际影视旅游产业基地发展及对策研究[J].电影评介,2013,(10):11-13.
7.冯建章.文化:安置无助灵魂的家园——以高甲戏《真假公主》为例[J].四川戏剧,2009,(03):33-34.
8.冯建章,刘柯兰.人与海洋的共生: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基因与保护研究[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04):79-85.
9.冯建章,石梁平,张雨.琼北人口第一大村博养村的祭祀空间[J].海洋文化研究,2024,(01):118-136.
10.冯建章,徐啟春.热带海洋题材中国画色彩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5):96-102.
欢迎设计相关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研究方向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