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环境设计专业学子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设计应用能力,我院于近日面向23级、24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成功举办了“追踪海南文化的美学密码”系列讲座第二场。本次讲座延续首场热度,再度邀请国际设计学院院长陈琳教授担任主讲,聚焦海南地域文化在美学表达与当代转化。
陈琳教授带领同学们深入探寻海南文化中蕴含的空间智慧与环境哲学。她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图片与设计案例,系统剖析了海南传统聚落布局、特色民居(如船型屋)的营造技艺、以及热带气候适应性建筑形式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生态理念。陈教授强调,海南文化的精髓不仅在于视觉符号,更在于其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空间逻辑、就地取材的建造智慧及独特的场所精神,这些都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汲取灵感的宝贵源泉。
讲座重点探讨了如何将海南文化的美学基因融入现代环境设计实践。陈教授展示了多个将黎锦纹样、海洋文化意象、火山石材质特性、热带植物景观等元素,创新应用于当代公共空间、景观规划及建筑室内设计的优秀案例。她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环境设计师肩负着保护文化根脉并赋予其时代新生的双重使命。面对传统技艺与空间的存续挑战,她鼓励同学们:“作为环境设计的未来力量,你们不仅要理解海南文化的美学密码,更要成为它的‘转译者’和‘创新者’。通过专业所学,让文化遗产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居环境中有机活化。”
在互动交流环节,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热情。大家围绕“如何在毕业设计中体现海南地域特色”、“传统材料与现代环保技术的结合方式”、“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抽象化表达”等具体问题,与陈教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陈教授结合自身研究与设计经验,给予了细致且富有启发性的解答。
与会学生纷纷表示,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对海南本土文化的理解,更极大地拓展了专业视野,激发了将文化传承融入环境设计创新的责任感与创作欲。讲座为环境设计专业学子未来立足海南特色、开展具有文化深度与生态意识的设计实践,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与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