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筑心理健康防护网,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5月16日上午,艺术学院“心晴补给站:解锁心灵能量”主题活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北6点位温暖启幕。活动通过“信箱对话+工作坊+匿名倾诉”多维形式,为同学们打造了一场沉浸式心灵疗愈体验。
「心晴信箱:见字如面的心灵对话」
活动现场设立的“心晴信箱”。学生们手持彩笺,或静坐沉思,或伏案疾书,将考研焦虑、人际困惑、成长迷茫等心事化作文字投入信箱。后续将由思想导师分类整理回复,让每一份倾诉都能收获真诚回应。“写下烦恼的瞬间,感觉心里轻松了很多。”24级学生李同学表示,这种“慢传递”的方式让情绪有了具象的出口。
「工作坊赋能:压力管理的实用课堂」
同期开展的心灵对话工作坊聚焦“压力解码与情绪调节”,艺术学院思想导师孟老师通过“压力温度计”自测、正念呼吸实操等环节,引导同学们识别压力源,掌握“番茄工作法”“情绪日记”等实用工具。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围绕“如何平衡创作灵感与学业压力”展开热烈交流,现场气氛轻松活跃。“原来压力可以转化为创作动力,老师教的放松技巧很适合熬夜赶作业时用!”动画专业张同学分享道。
「树洞夜话:匿名空间的温暖共振」
在加密匿名的聊天界面中,学生们卸下防备,分享成长故事:有人倾诉比赛失利的挫败,有人畅谈对未来职业的憧憬,更有不少人互相打气、传递暖心建议。活动持续2小时,累计收到留言35余条,思想导师实时回应疏导,让屏幕化作充满温度的心灵驿站。
「守护成长:构建长效心理支持体系」
活动负责人肖慧老师介绍,本次“心晴补给站”是艺术学院是给予同学们心理支持的一次尝试。后续还将推出“艺术疗愈工作坊”“朋辈心理沙龙”等特色项目。“艺术生常面临创作周期的情绪波动,我们希望通过‘信箱树洞搭平台、工作坊教方法、线上线下齐联动’的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具亲和力与实效性。”她表示,学院已建立“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双重预警机制,力求为学生提供全周期心理关怀
此次活动以“解锁心灵能量”为核心理念,将艺术性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既为学生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更通过知识普及与互动体验,提升了心理健康自助能力。未来,艺术学院将继续以“一站式”社区为阵地,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让阳光心灵之花在艺术沃土上蓬勃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