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艺术学院辅导员团队
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是基于管理学团队协作理论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对于辅导员自身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切实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
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承担着对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责。其队伍建设的好坏事关大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乃至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艺术学院每位辅导员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性,从而促进艺术学子全面发展和提升整体素质。
人员构成
艺术学院辅导员团队由七名老师构成,学院对辅导员团队高标准、严要求,在管理的同时注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组建了强有力的队伍。他们分别是:形象1001班辅导员——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陆体锋老师、环艺专业辅导员——团委副书记王鹏老师、服装与皮具专业辅导员——孟丽娟老师、园林专业辅导员——冯淑娟老师、平面专业辅导员——马新源老师、产品专业辅导员——徐嘉岑老师、雕塑及形象专业辅导员——蔡鑫明老师。,在这支团队中,有男老师5名,女老师2名,男女配合合理,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并有多位老师是研究生学历,这对整体团队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此外,辅导员团队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不忘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几名教师已公开发表论文数篇。
工作分工
艺术学院辅导员团队组织通过改造和重建内部层级结构,创建灵活高效的工作程序与环境,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运行绩效的目标。由于自身禀赋、经历不同,按照辅导员个体在能力、经验和需求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特征,明确分工,工作安排井然有序。分别由陆体锋老师负责协调指导学院工作以及办公室管理、王鹏老师负责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以及负责学生会的日常管理与培训、孟丽娟老师负责党务、党群工作的开展、冯淑娟老师负责奖助学金的审核及上报、蔡鑫明老师负责学生处分文件编写及下达、马新源老师负责大四毕业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徐嘉岑老师负责学院内部常规工作布置与传达。团队合作基础上的专业分工、科学的辅导员团队管理制度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向心力,进而对提高团队绩效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营造信任、互助、和谐、创新的整体氛围,帮助辅导员走出日常工作独挡一面的思维定势,新老辅导员在交流和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向促进。真正体现团队有别于个人的价值所在。
管理体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指导大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艰巨,尤其是给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带来了巨大挑战,艺术学院辅导员团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寻求新的工作方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人员管理有序,管理体系健全,调配合理使得工作顺畅进行。艺术学院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并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坚持对辅导员工作的全面、严格考核,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加强培养、注重激励、严格管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工作成果
艺术学院辅导员团队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内部团结,互相包容、理解。人性化的管理促进了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并逐步引向深入。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上的基层指挥员,辅导员取得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成果。开学以来顺利的完成了12届迎新工作、入学教育、军训安排、心理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方面的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校园和谐、安全与稳定,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艺术学院通讯社:文:马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