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杯里的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系列讲座”开讲

发布时间:2025-06-18浏览次数:6785

 当咖啡不再只是提神饮品,而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时,它便悄悄走进了美学的语境。近日,黎珏辰教授的“生活美学系列讲座”正式开讲。首场讲座以“咖啡,不是饮品,是生活”为题,从她打卡国内外众多咖啡馆的真实经历出发,为现场观众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活方式美学”漫游。在讲座中,咖啡不仅是杯中之物,更是一种关于时间、感官与自我相处的日常哲学。

讲座伊始,黎老师用这样一句话打动了现场听众:“一杯咖啡,不是为了清醒,而是为了在时间的缝隙里,与自己相遇。”她没有从技术或历史入题,而是从自己多年来穿梭于世界各地咖啡馆的真实经历出发,带领观众展开一场“咖啡漫游”。

在法国巴黎街头的转角咖啡馆里,一杯咖啡加一本书,就是法国人半日的生活;在比利时,一定要体验一次浓缩咖啡与手工巧克力的组合,或许就能体味出苦乐参半的人生滋味;在京都花见小路的日式小屋中,喝最安静的咖啡,窗外是苔藓庭院,屋内是一盏手冲,连时间都被过滤得更加柔软;在韩国庆山的一间同时经营植物染的咖啡空间里,空气中混合着咖啡香与靛蓝草的气息,喝咖啡的同时还能染一块属于自己的布,人们仿佛在品味生活,也在着色人生。

黎老师说,在中国,咖啡的形态也在悄然生长,折射出城市与乡村、传统与当代之间不断交织的生活图景。在海南兴隆,走进一间老华侨开设的风味咖啡馆,5元一杯的传统南洋咖啡,甘苦浓烈,盛在厚重的搪瓷杯里,是当地人从清晨喝到傍晚的日常——没有拉花,也没有英文字母,却承载着一代移民的集体记忆与生活方式的延续。

而在城市之中,咖啡文化已经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越来越多融合书店、花艺、展览、心理疗愈功能的复合式空间不断出现,咖啡不再只是提神饮品,而是一种软性的社交语言,是城市居民寻找节奏、调和情绪、表达个性的重要媒介。

黎珏辰老师说:“在咖啡之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味道,而是人们如何借由一个‘喝’的动作,与自我、他人和世界重新建立关系。”

整场讲座不仅仅是关于咖啡的“旅行日记”,更是一次深入探讨“生活美学如何在日常中落地”的思想之旅。

据悉,“生活美学系列讲座”将在未来持续开展,主题将延伸至饮食美学、居住空间、日常仪式感、旅行感官经验等多个方向。在黎珏辰老师看来,生活美学不应只是关于“美”的静态欣赏,而是一种理解时代、回应内心、重塑日常节奏的方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