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新篇章】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三课联动"教学成果展示(一)

发布时间:2025-06-28浏览次数:6243

2025年春季学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施《三维动画》《数字影像合成》《数字短片创作》三课联动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整合与创作流程再造,取得显著教学成果。

打破课程壁垒,构建协同体系本次教学改革突破传统单科授课局限,将三门专业核心课程有机整合。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三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成果为导向,以实现创作商业数字广告短片为共同目标。其中,《三维动画》与《数字影像合成》课程侧重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培养,系统讲授创作中所需三维建模、动画、渲染、特效合成等核心技术;《数字短片创作》课程则承担创作枢纽功能,按照策划-分镜-镜头制作-后期合成-剪辑输出的完整流程开展阶段性教学。教师在整个创作流程中按照当前流程需要进行教学,并强化创作过程实际操作辅导,能够有效把握学生创作过程,及时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

聚焦深度创作,提升作品质量改革后,学生只需完成一个综合性大作业替代原先分散的小作业。以商业数字广告短片为例,学生需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制作场景道具,通过数字合成实现特效镜头,最终完成60的叙事短片。据统计,本学期学生作品质量显著提升,78%的作品达到行业竞赛入围水准。以下为部分作品成果:

张友琪 曾英姿

李兮平 宋晓悦

李程程

鲁佳苗  马月悦

曹文涛  肖俊埼

王炳宇   周裔杰   亓示亦


马瑞岭  梁嘉

杨雪艺  张诗怡

倪世垚

动态指导机制保障创作质量教学团队创新采用过程性评估+技术诊所的辅导模式。通过《数字短片创作》课程每周固定开展作品诊断会,教师对学生作品的镜头设计、动画流畅度、特效匹配度、叙事完整性等维度进行综合把脉;并督促学生按照进度完成阶段进展,并对阶段成果进行评分,计入平时成绩。学生张和悦表示:老师能及时发现跨课程的技术衔接问题,比如我的三维模型在合成环节出现材质不匹配,课堂就得到解决方案。

据专业负责人介绍,该模式下一阶段可以扩展到其他课程模块计划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学科竞赛选题作为教学案例,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