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黄宇
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国际设计学院环境设计2102
录取于: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中共党史党建学
大学期间获得的主要成绩:大三GPA专业第一,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创新实践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华鼎杯”竞赛一等奖,志愿服务等
考研感悟:我是环境设计2102班的黄宇,以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指引,对话百年党史在跨学科求索中锚定信仰坐标。
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学术型硕士,需要紧扣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文献与前沿课题,我在备考期间构建“理论框架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底”,将党史分期、党建理论等模块化,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的学习中培养党史党建学的理论深度。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始终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新时代青年用画笔更好的勾勒党史故事”,学院的艺术氛围与我的学术追求在此交融,成为跨考路上最温暖的注脚。
1.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考研,当时是基于哪些因素做出这个决定的?
我真正下定决心考研是在大四上学期,当时面临着人生方向的抉择。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加上国家正大力推进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我意识到跨考党史党建学既能结合专业背景,又能为未来进入高校或党政机关铺路,于是毅然决定踏上这条充满挑战的跨考之路。
2.复习过程中难免会有疲惫期,您是怎样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保证每天高效学习时间的呢?
作为早起困难户,复习过程中,我的应对策略是建立“科学续航模式”:采用番茄工作法,每专注75分钟就起身活动5分钟,这样能保持效率,同时每周留出一天彻底放松,清空压力。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让我始终保持着高效学习的状态。
3.对于考研的各个科目,您都采用了哪些独特且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英语阅读、政治选择题、专业课背诵等方面。
针对不同科目,我摸索出一套学习法。首先我英语较弱,又考的英语一,因此花费在英语上的时间很多,在阅读上采用“精泛读”双轨制,同时每天坚持背单词,做真题,培养题感;其次政治在十二月份才正式开始,因为本身学习党史党建学所以有一定优势;最后专业课背诵最忌死记硬背,我用“时间轴+关键词”法,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案例,不断深化知识点记忆。
4.当看到身边同学找到不错的工作,或者复习进度比自己快时,您是如何克服焦虑情绪,保持自己的复习节奏的?
面对同学的offer或复习进度对比,我也曾焦虑。后来用“数据化对比”替代模糊比较:记录每日学习量,看到累计时长不断增加,焦虑自然消散。此外,我没有屏蔽社交,首先是因为作为班委需要经常性发通知,其次它能够让你在网络上关注其他人的学习进度,最后就是适当社交或游戏能够缓解疲惫。
5.在复试面试中,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老师比较看重哪些素质或能力?
复试是跨考生的“突围战”。复试时我有两个弊端,一个是跨考,另一个是学艺术,因此在复试过程中我梳理党建与设计的可能结合点尽可能展现出本科专业对于学术领域的价值;同时针对热点,整理“理论+案例”应答库,比如用“基层党建的空间叙事”“红色文化在地性表达”等展现学科融合;面试时用“设计思维”,把回答问题转化为“用户调研”,先理解导师需求,再给出有逻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