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2024 - 2025学年产教协同教学实践周迎来重磅课程——由学院副院长、教授余春娜主讲的“动画形式语言与表达”名师讲堂正式开课。此次课程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在动画领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余春娜教授作为动画领域的资深专家,拥有丰富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她不仅是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还是国家级动画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天津市“131”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以及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品牌专业(动画)负责人,并曾作为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余教授在动画教学与创作方面成果丰硕,其专业见解与实践经验为本次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开课仪式上,余春娜教授强调了动画形式语言与表达在动画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她指出,动画形式语言是动画创作者表达创意、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涵盖了动画的视觉元素、叙事结构、节奏把控等多个方面。而动画表达则是将这些形式语言有机融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引发情感共鸣。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动画形式语言与表达的内涵,余教授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她展示了国内外经典动画作品,从画面构图、色彩搭配、角色设计等视觉元素入手,分析创作者如何运用形式语言营造独特的氛围和风格。例如,在讲解某部动画的色彩运用时,余教授指出,暖色调的运用能够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而冷色调则常常传达出神秘、压抑的情感。通过对比不同作品的色彩搭配,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色彩在动画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在叙事结构方面,余教授强调了故事节奏和情节转折的重要性。她以一部具有创新叙事结构的动画为例,讲解了创作者如何通过打破传统叙事模式,采用非线性叙事、多线叙事等方式,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她还鼓励同学们在创作中勇于尝试新的叙事手法,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此次“动画形式语言与表达”名师讲堂是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产教协同教学实践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开展实践项目等方式,将产业需求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同时,学院还积极与企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