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产品思维特色导向课程《城市设计》顺利结项

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5725


日,城乡规划专业吴耀华老师主持的产品思维特色导向课程《城市设计》(项目标号:SYJKCP2023055)顺利结项,标志着城乡规划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数字化课程教学改革又取得阶段性成果(图1)产品思维特色导向的《城市设计》课程共分为5章,视频时长300分钟,城乡规划专业全体教师通力合作,高质量地完成了结项任务。

1 结项公示材料

1.课程定位

《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实体环境设计、城市风貌设计、城市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一门专业学科,是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注重前期研究、实地调研、策划分析到概念构思、方案深化和深度表达,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套综合性、系统性和开放性于一身的研究策略和技术路线,同时培养职业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协调统一的多维复合能力。通过对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空间环境分析、评价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等,是后续《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基础。本课程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依托设计院丰富的工程项目资源,选取与本课程相关的设计院实际工程项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并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建筑师作为行业导师,开展真题真做的设计实践。要求学生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准绳,以企业岗位胜任力为要求提高创新力并创造产品价值。

 2.课程内容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导向,以“组织高价值岗位胜任力”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倒推课程知识地图,结合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高价值岗位及高智力成果输出匹配,以利于应用型人材培养(图2)。为适应数字化课程的教学特点,每节课的视频时长控制在30分钟内,以利于学生在线灵活学习。课程设计实践环节采用设计院实际工程项目作为题目由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建筑师/规划专家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与企业共同搭建教学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期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并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图3)

 2 产品思维导向特色课程《城市设计》的课程知识地图

 3 企业/行业资深导师参与课程指导

3.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教学瞄准行业标准,坚持将企业“引进来”,把学生“送出去”,以设计院实际工程项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突出人民城市理念,突出海南城市设计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及生态特色,把国家的双碳目标及海南自贸港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城市开放空间与步行系统、城市生活圈与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城市更新与海绵城市设计等方面。本课程强调城市设计需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及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需求相吻合,要求课程设计突出热带、滨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重聚焦热带/滨海城市设计的特色。

4.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项目驱动”与“任务驱动” 教学,通过采用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提升课程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输出高智力设计成果并与高价值岗位匹配。课上师生共 同讨论方案设计构思,行业导师示范设计做法、通过案例获得设计灵感等。此外, 还采用理论讲解、实例评析、实地调研、实践指导、现场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 — 5 — 培养学生提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教改实践,获批海南省教育厅 教学改革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城市设计课程体系整合优化研究》立项。

5.教学效果

本课程聚焦企业产品生产,以行业市场为导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工程实际,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以行业标准要求学生完成城市设计深度要求的设计图纸及汇报成果,使其掌握了城市设计的基本能力,提高了设计表现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了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后续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建设成果创新性

本课程在理论教学上与社会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实践教学则与企业实践对接,形成由“组织高价值岗位胜任力”倒推的课程知识地图创建的数字化课程及其他立体化教学成果,包括立体化教材、案例库、学生作品集、专家课视频等。此外,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源等成果上体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为海南自贸港规划与建设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7.部分教学成果展示

1)优秀设计作品一——开放式生态校园

2)优秀设计作品二——开放式生态校园

3)优秀设计作品三

4)优秀设计作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