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25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吴耀华老师主持的《产教融合视域下城市设计课程体系整合优化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5ZC-95)获批立项(图1),标志着城乡规划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数字化课程教学改革又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向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团队表示祝贺!
图1 省教改项目立项通知
1.项目缘起
(1)适应时代变革之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和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巨大变革,对城乡规划学科教育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建筑学发展起来的、单一强调物质空间规划的传统教学体系已无法应对日趋复杂的城市系统问题,探索多学科、多领域的整合发展之道是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2)适应我国新型城乡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彰显生态文明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城乡发展战略深刻影响规划学科的发展,如何通过规划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得规划设计教学的调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需要,是我们开展城市设计课程群教学改革的初衷。
(3)适应新时代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受经济下行影响,国内许多高校将城乡规划专业的学制由五年调整为四年,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校企协同课程建设目标,立足地方特色,对产教融合视域下的传统城市设计课程群进行适应性调整和优化,对提高地方高校办学质量、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城市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学界也普遍认为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高度融合,是弥补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之间“空隙”的桥梁,因其学科综合性,国际高校普遍把城市设计教学重点放在研究生阶段,或把城市设计作为职业学位来培养。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强调城市设计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城市设计水平”。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关于加强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城市设计教学的意见》等指导文件相继颁布实施,为城市设计学科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国际、国内的城市设计教学,大多都是在探讨具体设计课题的教学,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基于产教融合视域对城市设计课程群进行整合优化探索,从体系性、多维度、完整性的角度对本科城市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探讨和设计,则相对比较缺乏。在目前外部需求变化、内部专业分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城市设计教学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要求城市设计从理念到方法上都要做出回应。从产教融合视域出发,对城市设计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关键在于如何在培养周期内按照时间维度将城市设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落实到系统综合的进阶训练当中,这是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挑战。
3.研究内容
基于产教融合视域对城市设计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探索,在强化各年级教学目的、手段进阶关系的基础上,设计课程以能力进阶为目的组织教学模块,并在“基础·认知、单体·介入、群体·衔接、城乡·融合”的教学序列中,将过去以不同尺度城市设计为核心的设计课,变更为系统地组织“小建筑、建筑群、住区设计、村庄规划、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大城市特色区城市设计”等教学板块,侧重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规划设计的认知、强调思维逻辑体系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训深度培养。
4.项目特色
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的情况下,立足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结合海南自贸港与“三区一中心”建设的实际,以及国内外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资源优势,确立“立足海南、凸显特色、开放办学、融合实践”的办学思想与理念,在多规合一技术变革的基础上,专业定位聚焦“热带滨海、生态人居”地域特色,拟在3~5年内形成以热带滨海城市设计、乡村规划设计和城乡社区规划治理为核心的专业特色,系统集成“学科基础+新技术+应用实践”相承接的专业课程体系——联系工程实际的专业基础教学、以培养动手能力为重点的技能训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以产教融合视域建立产品思维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