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为了推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学期学校特别组织开展了“智汇课堂:AI赋能教学创新”公开课活动。该活动旨在鼓励教师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授课,展示AI赋能教学的实践成果,探索AI赋能教育的新模式,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在众多参与课程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刘碧峰老师示范的《造型艺术基础》课程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理念脱颖而出,获得了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肯定,同时也为学生在学习提升方面带来了AI赋能的新思路。
刘碧峰老师将AI图像风格迁移技术引入视觉设计基础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们利用AI工具,将传统手段创作的图形借助AI进行融合与再创作。在公开课现场,刘老师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图(徒手表达的图形)生图的方式,通过多平台协作完善,实现了“秒级视觉风格的变现实验”。这一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打破了传统训练的耗时瓶颈,而且在图形创作的多元性探索方面实现了增量变化,更能引导学生解构艺术风格DNA,深入理解美学逻辑,在“人机协作”中探索视觉语言与风格表达的无限可能。这一创新教学方法带来了多方面的显著效果。首先,它打破了传统训练的耗时瓶颈。以往学生们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一个复杂的图形创作,而现在借助 AI 工具,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多种风格的图形,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在图形创作的多元性探索方面实现了增量变化。学生们可以通过 AI 工具尝试不同的风格和形式,拓展了创作的思路和视野。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风格,而是能够在“人机协作”中探索视觉语言与风格表达的无限可能。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引导学生解构艺术风格 DNA,深入理解美学逻辑。学生们在利用 AI 进行图形创作的过程中,分析不同风格的特点和构成要素,从而更好地掌握美学原理,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刘碧峰老师的课程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创意世界的新大门。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们对 AI 工具的强大功能感到惊叹,并且能够迅速掌握其使用方法,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通过 AI 工具转化为实际的作品。一位学生表示:“以前我觉得设计很枯燥,而且很难突破自己的风格局限。但是通过刘老师的课程,我发现利用 AI 可以让设计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创意,我现在对设计充满了热情,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智汇课堂:AI 赋能教学创新”公开课活动的开展,是我校在教育创新道路上的一次积极探索。刘碧峰老师的教学案例充分证明了 AI 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潜力。未来,我校将继续鼓励教师们积极探索 AI 赋能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师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推动教学不断提升创新,让 AI 技术在教育领域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