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创造者到梦想连接者:我的环艺之路与会展新篇 ——致未来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5-08-01浏览次数:6418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我是郑明浩,三亚学院2017届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今天,坐在灯火辉煌的会展中心,看着眼前由我团队精心策划布置的大型国际会议现场逐渐成型,心中感慨万千。回望七年前初入三亚学院的我,或许从未精准设想过今天的职业场景,但正是母校环境设计专业赋予我的深厚底蕴与多维能力,为我铺设了这条通往“会展会务”广阔舞台的坚实道路。在此,我想分享我的故事,希望能为正在探索未来方向的你,提供一种别样的视角。

在环境设计专业四年的学习,绝非仅仅是学习画图或装修。它是一场关于空间认知、美学修养、功能逻辑与人居关系的深度探索:

1. 空间思维与规划能力:核心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系统训练了我对空间尺度、比例、流线、分区和整体布局的敏锐感知与严谨规划能力。无论是设计一个温馨的家居空间,还是一个宏大的公共景观,都需要精准把握空间的节奏与功能需求。这种“空间感”和“规划力”,恰恰是会展设计中展位布局、参观动线设计、功能区划分的核心基础。

2. 美学素养与视觉表达《设计素描》、《色彩构成》、《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3ds Max, SketchUp等)》等课程,不仅提升了我的手绘和软件操作技能,更关键的是塑造了我的审美判断力。如何运用色彩、材质、光影、形态去营造特定的氛围与视觉冲击力?这与会展设计中打造品牌形象、吸引观众眼球、创造沉浸式体验的目标高度契合。

3. 项目实践与问题解决:专业强调实践性。从概念方案到深化设计,再到模型制作和成果汇报,每一个项目(尤其是毕业设计)都像是一次小型实战。它锻炼了我理解客户需求、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方案、协调资源、克服技术难题并在压力下交付成果的综合能力。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和项目管理经验,是会展会务行业最宝贵的财富。

毕业后,我并未立即进入传统的建筑或室内设计公司,而是机缘巧合地接触到了蓬勃发展的会展行业。起初,我也有疑虑:环境设计与会展会务,是否关联?但很快,我发现专业所学并非“无用”,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大放异彩:展位设计:这就是微观的建筑空间设计!运用环艺的空间规划、形态塑造、材料运用、灯光设计能力,结合品牌调性,在有限的展位面积内打造出吸引人、能高效沟通信息的“微型空间”。我的环艺背景让我能更精准地理解空间尺度和视觉表现力。会场布置与氛围营造: 大型会议的签到区、主会场、分会场、茶歇区、VIP室……每一个区域都需要精心设计其功能、流线、视觉风格和氛围。这几乎就是一个大型的、临时的“室内设计”项目。我的空间组织和美学把控能力得到了直接应用。

活动视觉系统设计:从主KV(主视觉)的延展应用到导视系统设计,环艺专业培养的视觉传达基础和美学素养,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整体活动的视觉形象,确保品牌信息的一致性与美感。

学弟学妹们,选择三亚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你选择的不仅是一个“设计”专业,更是选择了一种理解世界、创造价值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体系。它赋予你的:

强大的空间想象与实现能力

扎实的视觉美学与表达功底

严谨的逻辑思维与规划意识

持续创新的探索精神

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这些能力,是你在未来无论走向传统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还是像我一样,跨界进入会展会务、活动策划、商业空间运营、文创产业,甚至更多新兴领域时,最核心的竞争力。

三亚,作为中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和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其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更是为会展、文旅、设计等相关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这里学习环境设计,你不仅能汲取专业知识,更能亲身感受前沿趋势,拥有得天独厚的实践与发展机遇。

我的经历证明,环艺专业的背景不是束缚,而是翅膀。它让你在理解“空间”与“人”关系的底层逻辑上,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去连接不同行业、服务不同需求、创造不同价值。会展会务只是其中一条充满活力的路径,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性等待你们去开拓。

期待在金秋的校园里,看到怀揣梦想的你!加入三亚学院环境设计,让我们一起,用设计思维塑造空间,用创意连接世界,书写属于你的精彩故事!

你们未来的学长:郑明浩

202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