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学院动画专业2025届优秀毕业生邹亚楠的作品《“黎族三月三”海南传统节日绘本创作》,凭借其独特的创作视角与技术融合能力,在毕业作品中脱颖而出。这部作品以海南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为创作核心,通过数字绘画与动态分镜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为非遗文化保护开辟了新路径,更展现了动画专业学生在技术实践与文化传承领域的深厚潜力。
技术层面,作品突破传统叙事与视觉表达。采用线性叙事结合跨页全景图,以“甘工鸟”神话为主线,串联黎锦编织、竹竿舞等民俗,构建沉浸式文化空间。动态分镜技术强化仪式感,如祭祀场景通过镜头语言提升庄重氛围。视觉上,作品将黎族纹样数字化解构,运用Procreate重绘色彩符号,模拟传统染织肌理,并叠加动态图层,使画面随角色动作产生变化,增强视觉层次。
行业视角,作品开拓非遗传播新路径。绘本的跨媒介属性适配数字阅读、互动展览等场景,作者已尝试将画面转化为AR动态海报,为非遗IP商业化提供思路。其技术框架具有可复制性,可为其他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方法论参考。
个人能力方面,展现专业创作实力。在前期调研阶段,她深入海南黎族聚居区,通过参与式观察记录“三月三”祭祀、对歌、舞蹈等民俗活动,形成田野笔记。这种扎实的文化研究能力,为其后续创作奠定了真实性与权威性。在技术实现环节,她自主开发了“黎族色彩符号库”,将传统配色方案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色卡。
邹亚楠同学的毕业设计不仅是个人能力的集中展现,更折射出动画专业在文化传承领域的时代使命。正如她在论文结语中所写:“动画技术不应仅是娱乐工具,更应成为文化记忆的存储器与传播器。”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迭代,动画专业将迎来更广阔的文化创新空间,而邹亚楠的实践,无疑为这一进程注入了年轻创作者的智慧与担当。
以下为邹亚楠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