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课程建设总结 —— 数字化转型开放性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7浏览次数:5001

近日,一场聚焦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课程建设的开放性教研活动成功举办,为该专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总结平台。此次活动吸引了城规专业和园林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参与,共同探讨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与未来方向。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正面临着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具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各院校积极推进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课程建设。

在课程内容方面,许多院校对传统课程进行了全面更新。例如,鲁迅美术学院将 “立体构成课程结合数字化时代创作需求,拓展设计场域至虚拟空间,更名为 “空间形态构成,研究主体延伸到场域环境与作品的 “共振关系。同时,课程融入大量数字化设计软件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获取灵感,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熟练运用数字工具进行设计创作。

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成为主流,环境设计专业通过“芯位蜜线平台”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在成果展示环节,数字化手段让专业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创作成果得以多维度呈现。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竞赛中借助数字化展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助力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全面,教师综合考量学生对工具的掌握、工作量及创作观念表达等因素,学生也对教师素养进行评价,保证了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此次教研活动的总结成果显示,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课程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数字技术能力提升等问题。未来,各院校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课程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推动环境设计专业在数字化道路上不断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