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南山非遗节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非遗·匠心传承”3D打印展览引发广泛关注。三亚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团队通过3D扫描与打印技术,实现非遗器物的数字化重生,以科技力量为传统手工艺保护开辟新路径。
数字技术破解非遗保护难题
针对非遗手工艺器物易损、工艺失传等痛点,三亚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联合南山文化旅游区启动“数字非遗守护计划”。团队运用高精度3D扫描仪对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作品、砖雕、木雕等20余件珍稀器物进行毫米级数据采集,生成三维数字模型。“通过逆向工程技术,我们不仅完整复刻了器物形制,更将镂空雕刻、浮雕圆雕等细节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实现‘形神兼备’的数字化存档。”
产教融合激活文化基因
项目采用“校-企-艺”协同模式: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负责数据建模与结构优化,通过学院数字3D工作室的设备进行打印。团队在打印过程中运用多种颜色材料打印,使打印件兼具高科技的现代感与视觉冲击力。学生在3D模型中预设榫卯接口,复刻传统镶嵌工艺的同时,让器物可拆解重组,满足当代生活需求。”
针对非遗保护考虑,该项目构建了“数据采集-材料创新-应用转化”的完整链条,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新范式。
当千年技艺遇见3D打印,当课堂知识融入产业实践,三亚学院学子以青春创意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这场科技与非遗的对话,正为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注入崭新动能。
3D扫描过程
原件与3D打印件对比
南山非遗3D打印展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