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与南山文化旅游区联合举办的“南山空间建构节”圆满落幕。活动以海南黎苗传统文化为设计主题,通过产教融合模式搭建空间装置艺术,展现国家级一流课程《建筑设计初步1》的教学成果,为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注入青春创意。
校企联动,搭建实践育人新平台
本次建构节依托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与南山寺签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基地”协议,将课堂延伸至文化遗址现场。“《建筑设计初步1》作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始终强调”文化基因解码+空间建构能力双核驱动。此次与南山寺合作,学生以黎族黎锦、船型屋、苗绣图腾为灵感,用现代建筑语言重构传统符号,实现非遗文化的可视化转译。”
黎苗文化解码,装置艺术焕发新生
在为期七周的课程中,环规系一年级学生,深入海南中南部黎村苗寨采风,提取甘工鸟图腾、龙被纹样、黎锦几何构图等元素,运用竹木、麻绳、椰壳等环保材料,创作出《南礼》《管乐黎章》等6组装置作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体验。
产教深度融合,赋能文旅空间升级
活动现场,南山文化旅游区负责人与设计师团队共同评选出3组“最佳文旅转化方案”。例如将《南礼》的编织结构应用于游客打卡拍照,既保留非遗工艺又提升空间美化功能性。“通过‘真题真做’的产教融合模式,学生作品不再是课程作业,而是直接服务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文化产品。”
此次空间建构节架起了高校智库与文旅产业的创新桥梁,探索出一条“文化研究-设计转化-产业落地”的特色路径。未来,三亚学院艺术学院将持续深化与海南文化机构的合作,让更多青年设计力量成为自贸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作品名称:《南礼》
设计理念:作品从海南黎族的传统编制纹样中提取相关的元素,整体框架选用原木色木方,朴实简约,淳朴自然。其中编织的线条颜色参考了大量的海南黎锦的配色,运用许多鲜艳靓丽的色彩进行编织,外表色彩艳丽,吸引游客观赏与打卡留念。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海南黎族文化。
作品名称: 《管乐黎章》
设计说明:本设计旨在传达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主要材质为PVC管,把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应用到艺术装置中,让生活和艺术相结合,作品中安装有发声装置,可以播放传统黎族音乐,让更多人对黎族传统音乐有所了解。作品采用桔红色,与周围的绿色相呼应,给人一种视觉冲击。从作品的四面看过去都是高低错落的,一种不规则的美感。我们还在管子四个面分别留了四个可以供游客们呐喊的装置,不仅可以发泄平时的压力,还可以听到别具一格的声音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