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 2025 级新生学习型工作室开营 学业导师支招时间管理

发布时间:2025-11-21浏览次数:7010

为帮助2025 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破解时间管理难题,培养高效学习习惯,近日,艺术学院学习型工作室正式开营。学业导师杨霄华以 “开学季 —— 告别被动,做自己的时间建筑师” 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互动等形式,为新生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时间管理专项指导,助力新生筑牢学业根基。

活动伊始,杨老师直击新生开学常见“不适症状”。她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梳理出学习倦怠、社交恐惧、作息紊乱等典型问题,比如面对专业创作提不起劲、不敢参与班级艺术实践活动、假期作息难调整导致课堂效率低等。同时,她分享了一组大学生时间管理调研数据:71.3% 的大学生存在时间管理问题,52% 的学生时间价值感较差,49% 的学生难以有效安排时间,其中大二学生时间浪费最为严重。这些数据让新生直观认识到科学管理时间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在学生的认知转变环节重点分析了成长型思维与僵固型思维的差异。她强调,学业提升都离不开成长型思维,能力并非天生固定,而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升。针对新生普遍存在的“计划难落地”“努力无成效” 等困惑,她拆解了 “目标确立 — 方法选择 — 持续行动” 的核心逻辑,鼓励新生摆脱 “我不行”“学不会” 的消极暗示,以 “主动尝试 — 接受反馈 — 优化调整” 的心态面对专业学习与时间规划。

现场互动环节,新生们围绕“专业创作与文化课学习时间平衡”“碎片化时间如何利用”“创作灵感枯竭时如何调整节奏” 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杨老师引导新生学会记录时间消耗、减少非必要事务干扰,集中精力攻克专业重难点。针对不同专业的特殊性,她提出弹性课程安排、灵感即时捕捉、合作学习模式等柔性策略,鼓励新生在团队协作中提升效率,在灵活调整中保持创作热情。新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工作室活动让自己清晰认识到时间管理的核心逻辑,学会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将把所学运用到日常学习与创作中,主动规划大学生涯。

作为艺术学院新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型工作室聚焦新生成长需求,通过“导师引领 + 同伴互助 + 实践落地” 的模式,为新生提供学业规划、方法指导、能力提升等全方位支持。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学习型工作室育人成效,围绕专业技能提升、创新思维培养、职业规划指导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助力 2025 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节奏,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艺术人才。

文字: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中心

编辑:张皓宇

一审一校:杨霄华

二审二校:张鑫

三审三校:陈琳